清城环境代表参加第四届土壤污染与修复国际会议
2012-09-24 09:26:34

  9月24-26日,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第四届土壤污染与修复国际会议暨第二届污染场地修复国际研讨会”在烟台顺利召开。
  共有252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参会代表来自中国、美国、英国、荷兰、法国、日本、捷克共和国、意大利、马来西亚、泰国、韩国、南非和新西兰等13个国家。78家国内外研究机构和52家业内企业参与到会议的各个环节当中。我公司也派出三位代表参加此次盛会。
  在开幕式上本次大会组委会主席、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所长骆永明研究员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土壤环境管理与修复技术进展与展望,对现阶段中国污染场地修复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之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土壤环境和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梦舫研究员介绍了土地管理框架的发展历程,以及英国和美国的风险评估手段及软件,为如何进行场地健康风险评估提供了思路。本次大会还邀请了英国布莱顿大学Paul Bardos教授作为演讲嘉宾。Paul Bardos主要从六个方面介绍了英国可持续修复的实施框架和理论指导。使与会代表了解到英国在土壤可持续修复方面做出的成绩。此外美国纽约州立大学Lee A. Newman博士、上海环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黄沈发教授、新西兰国家研究院土地和环境科学研究所学科带头人袁国栋教授等多位专家也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学术界的多位研究者纷纷和与会代表分享了在土壤修复机理、土壤修复技术等方面取得的一些成果。例如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涂晨博士以PCBs为例讲述了土壤—植物系统中POPs的界面过程与自我修复研究进展;日本农业环境科学研究所Makino Tomoyuki博士向与会人员介绍了镉污染稻田土壤的物理化学吸附项目在日本的一些研究经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教授Peter C.de  Ruiter介绍了通过重金属固定化实现土壤修复的研究,也希望以后中国可以引进该技术来应用于某些被重金属所污染的地区,来保护物种丰富度以及农业生产。
  由于《“十二五”时期全国污染防治工作》中提出积极推进污染场地修复治理,因此,不少环保产业者将目光开始聚集到土壤修复这一领域。会议上许多产业界精英也纷纷献计献策,共同呼吁,力求推动土壤修复产业在在国内的发展。其中,上海澳实分析测试经理杨元华向参会人员介绍了关于样品保存与分析保留时间对场地采样的重要性研究;格林曼环境公司合伙人YONG WANG指出了修复工程的策划及修复顾问的功能;中国环境修复网主编高胜达针对环境修复产业是如何影响修复技术方面做了陈述;北京建工修复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马骏博士发表了题为“场地修复中可持续概念的初步探讨”的报告。
在本次大会中,我公司在会议论文集上刊登了会议摘要“The health risk assessment and remediation target value of an arsenic contaminated industrial site”,制作并展示了相应的学术海报。摘要主要介绍了我公司对一块工业遗留场地进行的健康风险评估。健康风险评估包括关注污染物识别、毒性评估、暴露评估和风险表征。摘要对风险评估的结果对人体健康是否产生危害,是否需要进行场地修复以及修复目标值的确定进行了讨论。在议会现场,我公司的代表与国内外多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土壤、地下水和污染场地的可持续管理和修复问题,交流污染土壤修复的最新技术。

1.gif
清城环境倪总在会议现场与美国环保局中国项目主管谭女士进行交流

2.gif
清城环境土壤修复平台主管丁博士现场发言

版权所有:中新苏州工业园区清城环境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展业路18号中新生态科技城C-115 设计:苏ICP备202103875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9002003695号